专访胎面设计专家潘恒慧:成功的背后都是艰辛的汗水
胎面设计专家潘恒慧凭借自研的AI驱动的智能售后服务平台系统、基于AI汽车的胎面花纹设计系统,基于5G的AI智能汽车胎面控制系统、AI智能汽车胎壁深度读取系统和AI智能汽车胎面防滑测试分析系统,让中国“质”造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在圈内为数不多将售前、售中、售后完美搭建“三维”服务系统的企业家,潘恒慧打破了汽车胎面“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并凭此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很多人看到的是他荣誉的光环,但他背后的努力与艰辛却鲜有人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专访胎面设计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潘恒慧的故事里。
草根一族的逆袭
和普通草根一族一样,潘恒慧出生于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任何背景。尽管家庭条件不够优越,但是他父母都相当重视对他的教育,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未来,不再像他们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在学习方面,可以说是毫无条件的支持他。潘恒慧从小就喜欢各种机械手工制作,他制作的各种机械模具也曾获得各种奖项。2001年他考上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当时计算机行业在国内还是比较早的,而且计算机带他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一个鼠标,一个电脑,就让我看到了我认知以外的世界”。21世纪新纪元,与计算机同样在国内快速发展的是汽车行业,当时的汽配行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无序化,“毕业后我选择进入这个领域,也是因为我学的专业与这个行业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觉得这应该有我更多的发挥空间。”
但事实上,进入这个行业,刚开始并不轻松,很多东西都需要重头开始,而且对于新手来说,第一个关切必须要跑市场。“毕业那年的暑假特别热,在没空调的外面,出去一圈,衣服就紧紧的贴在后背,脱下来拧出来的汗水是一股股的。白天跑市场,还要进工厂去过流程,熟悉每个零件,部位,当时不懂的也没有特别的前辈可以带下,几乎下班后就是回去查资料。就这样子辛苦了两三年才差不多掌握基础的行业知识,但是我们这一行一直在不断变化着的,客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尤其是涉及到外贸这领域,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客户需求也都不尽相同,有时候加上语言不通等,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所以刚开始是最辛苦的那几年,但是也是多亏那些经验,让我打开了我的圈层,也是我后面想自主创业的一个理由。”
勇攀人生和事业高峰
2016年,潘恒慧离开了之前的公司,创立了青岛泰沃斯通轮胎有限公司。当时国内的汽配行业多半市场还是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尤其是涉及到核心专利的。当时行业关键技术正处在一个“卡脖子”的状态,很多只能依靠进口。
“我当时想做的就是解决这个技术难关,打造我们国人具有竞争力的轮胎产品。几乎当时就是把我这些年的全部投注进去,因为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很专业的团队,靠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潘恒慧表示,从重金聘请轮胎胎面工程师、设计师、工匠师,组建完整的团队,那阶段潘恒慧几乎忙得团团转,大部分时间里也都待在公司。而后启动的研发项目,更是让他几乎不着家。
“其实想起来,这是一个很难的决定,我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是当时就想着试试还有机会,而不试什么结果都不可能的。”潘恒慧说道,“接下来的测试也不是那么顺畅,毕竟国内外专家那么多,想在他们的基础上再有突破的话并不容易的,而且大部分客户也不太懂表面的那个些许差异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不管是技术也好,推广也好,我们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攻坚技术成了我们当时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的救赎。”在那阶段,潘恒慧携团队对细节花纹,材质等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和测试,无数次在失败中优化方案,好在天不负有心人,潘恒慧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他研发的系列汽车胎面花纹系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轮胎的性能和安全性,也为汽车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宛如是潘恒慧的写照,他的人生和事业之路,是一路风雨,也是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