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网 - 专业汽车新闻资讯门户
当前位置: 车讯网 -> 评测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扩容

时间:2022-01-21 18:06  |  责任编辑:笑笑  |  来源: 全球新能源  |  关键词:  |  阅读量:12226  |  

日前,财政部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启动新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由郑州牵头的河南城市群和由张家口牵头的河北城市群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2021年9月,北京,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相继获批并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开始提速业界认为,伴随着河南和河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获批,全国形成了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那么,在新形势下,各示范城市群抓住机遇,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成为引领更多地区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

均有氢能产业基础

其时,河南和河北两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在首批示范城市群制定政策时就已被提及受访人士指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在技术进步,产业布局及氢能生态链建设方面有充分的发展基础

目前河南和河北均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体系根据消息显示,宇通客车作为河南的龙头企业,在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车载供氢系统和电堆等领域有多年探索,整车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豫氢动力,郑州正星科技,新乡电池研究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也为河南带来先进的燃料电池企业资源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在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整车制造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均有布局

根据2021年11月河南省政府发布的《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河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总量力争突破1万辆,建成并投用各类加氢站100座以上同年7月,河北省发改委公布的《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1万辆

资深从业者郑贤玲表示,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确定后,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及制氢环节等均获明显推进,产业发展释放出更多潜力,在此背景下,让更多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的城市进入示范名单,有利于调动更多地区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积极性。目前,中自科技研制成功的第一代铂碳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电化学活性面积大,低成本等特点。2020年,公司还与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宁德时代等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了“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司承担了课题中关于催化剂工业化量产和工况验证的研发任务。公司表示,该研发计划项目将为募投项目的建设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氢气经济供应是难点

根据氢能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未来4年,五大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超过3万辆,建设加氢站超过300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1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237辆和8938辆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累计接入燃料电池汽车量超过5000辆截至2021年底,我国建成加氢站191座,其中超过一半在北上广

从制造端来看,对示范城市群而言,车辆推广规模和加氢站建设目标不难实现,难的是持续稳定且具有经济性的氢气供应郑贤玲坦言

我国是氢气生产大国,每年氢气总产量规模居世界前列,并有包括工业副产氢,煤制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等多种制氢路径郑贤玲强调,此前制氢与煤炭工业紧密相关,相应的供氢系统贴合工业用氢,而如今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需有效的,符合产业实际的氢气供应体系,以保障下游的氢源供给

以广东为例,佛山是国内氢能产业的领先城市,但缺氢问题持续困扰当地氢能产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氢气供应不足的问题,广东开始探索站内制氢等方式日前,广东韶钢产业园加氢站投运,供氢可采用站内,管道,管束三种方式,其中站内配套的绿氢制备装置设计产能达550标方/小时在行业规范标准方面,目前深圳正制定《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这是广东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需打破区域保护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扩容,意味着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但同时,受访人士提醒,除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外,灵活的政策执行及产业创新是关键

要实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力与活力缺一不可郑贤玲指出,在有丰富工业副产氢,煤制氢等氢源基础的地区,如果具体规划细则不够灵活,氢能产业难有较大起色因此,应推动地方氢能工业基础与创新文化融合,实现产业发展实力与活力并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群的产业发展特色各不相同,如上海城市群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广东城市群氢能产业基础雄厚且具备技术创新实力,北京城市群可依托地理和冬奥会等优势郑贤玲表示,地方氢能的封闭式发展不利于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推进,因此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除必要的政策补贴外,还要在标准修订,机制完善,营造适宜的氢能应用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展,形成政策,科技基础,优势企业,资金注入及人才储备的完整上下游生态闭环,而不是区域性的自我保护